今年是“八八战略”实施20周年,在县域经济百强县的海宁市,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已缩小至1.56∶1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12年居嘉兴第一。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10名税收学专业学子积极响应团中央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组建大学生乡村振兴观察团,在海宁市税务局盐官税务所的税务干部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带领下,深入盐官镇的5个村和社区,开展为期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。走入田间地头,一起探寻海宁田野上的“共富”经验。
观察团实地寻访了盐官镇丰士村的“五彩水稻”共富田园、联群村的“绿叶鲜踪”共富工坊、包王村 的“钱江潮合作社”机械化、高质量农业种植,兴丰社区的“党建联建”高质量新居民服务,万寿村的“老幼共享”农村文化礼堂品牌活动等。
在村和社区推进“共同富裕”过程中,各基层组织因地制宜,在全省首创低收入家庭资产性增收、“十万农民变股民”、农业标准厂房建设等增收模式。做好村集体、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三篇文章,绘出潮城“共同富裕”新图景。在调研中,低收入农户纷纷表示,政府政策好,目前他们身边人基本上都有“三金”。足不出村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“获租金”、股份制改革“变股金”、就近务工“挣薪金”的“一地三金”多元增收路径。形成特色鲜明的“村强民富”的潮乡共富路。
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的实地走访和个案访谈,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海宁市推进产业振兴的发展成就和重要意义。团队成员纷纷表示,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,深化实践学习,更加深入了解海宁的相关政策,结合所学经管专业的优势,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,做红船旁有担当的税收青年。
通讯员 / 朱计 朱海涛